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基于DRGs的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及医院内部应用
一、基于DRGs的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
为了评估医疗机构服务绩效的核心内容,对综合医院的学科发展均衡性进行评价,采用DRGs对医疗机构的住院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和医疗安全进行评估。所有这些指标都经过BJ-DRGs“标准化”处理,分析医疗机构在上述各方面的表现,从而可以对医疗机构的住院服务的 “总绩效”做出判断。常用指标如下:
1.医院的医疗服务范围和技术难度
通过医院服务DRGs数量和病例组合指数(CMI)来评价。假设某医院的病例数据经过DRGs分组器的运算可以分入k个DRGs,那么这个医院的 “DRGs数量”即为kDRGs都表示一类疾病,如果这家医院出院病例覆盖的DRGs范围越广,说明这个医院能够提供的诊疗服务范围越大,另外根据某DRGs病例数量缺少情况也可进行医院专业缺失或薄弱专业的评估。国际上将CMI值作为评判医疗服务技术难度的重要指标,其基本思想是:病情越复杂,治疗成本往往越高,如果所有医疗机构治疗此类病例所耗费的医疗资源都较高,说明治疗此类疾病的难度较大。由CMI值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CMI值跟医院收治的病例类型有关,如果收治权重高的病例较多,CMI值就较大。为此,CMI值被认为是医院所诊治疾病的医疗技术难易程度的指标。从图18-6-1中可以看出医院的位置越靠近右上方,其服务能力范围及技术难度就越强。
2.住院服务效率
通过治疗同类疾病医疗费用高低(费用消耗指数)和住院时间长短(时间消耗指数)来评价医院的服务效率。把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经过DRGs标准化变换,构建出费用消耗指数和时间消耗指数两个指标。如果计算值在1左右,表示接近平均水平;小于1,表示医疗费用较低或住院时间较短,住院服务效率高;大于1,表示医疗费用较高或住院时间较长,住院服务效率低。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计算全样本各个DRG的例均费用(
)和平均住院日(
);



图18-6-1 综合医院治疗疾病范围与难度分布
2)计算某医院各个DRG的例均费用(
)和平均住院日(
);


3)费用比 k c=
,平均住院日比 k d=
;计算医院与全样本比k:


4)费用消耗指数 E c =
,时间消耗指数 E d =


其中n j为该医院诊治的第j组DRG的病例数。
如图18-6-2所示,y=1和x=1两条直线把图分为4个象限,其中第一象限的医院与其他医院相比,费用较高,住院时间较长;第二象限的医院费用虽然较低,但住院时间较长;第三象限的医院费用较低,住院时间较短,因而绩效较好;第四象限的医院住院时间虽然较短,但费用较高。

图18-6-2 综合医院时间效率指数与费用效率指数分布
3.医疗安全和质量
通过对住院病人死亡率的标准化处理来实现涉及医疗安全和质量的指标。利用各DRGs病例的住院死亡率对不同DRGs进行死亡风险分级,死亡风险评分为0分者表示归属于这些DRGs的病例没有出现死亡病例;评分为1分者表示住院死亡率在低于负一倍标准差;评分为2分者表示住院死亡率在平均水平与负一倍标准差之间;评分为3分者表示住院死亡率在平均水平与正一倍标准差之间;评分为4分者表示住院死亡率高于正一倍的标准差。经过 “死亡风险评分”以后,风险评分为1分、2分、3分和4分的DRGs分别称 “低风险组”、“中低风险组”、“中高风险组”和 “高风险组”。低风险组和中低风险组的死亡率,用于度量医院住院服务的安全和质量。其基本原理是:病例并不危重,一旦发生死亡,意味着死亡原因很可能不在疾病的本身而在于临床或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具体步骤如下:
1)计算各DRGs的住院死亡率(M i);
2)对M i取对数(Ln(M i));
3)计算Ln(M i)的均值(
)和标准差(s i);

4)计算死亡风险评分。如图18-6-3,及低风险死亡率排名,图18-6-3。
表18-6-1 死亡风险评分及其定义


图18-6-3 低风险组死亡率
4.急危重病例救治能力
北京市DRGs(BJ-DRGs)研究中从高风险组病例中选择了 “心肌梗死”、“消化道出血”、“脑出血伴严重并发症”和 “多发性创伤”四类疾病。利用其转归作为医院急危重病例救治能力的评价指标。传统上,出院病例的转归的分类是 “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其他”,其中只有 “死亡”是客观的,其余的 “治愈”、“好转”等只能依赖于医生的主观评价,而这些主观评价用于计量和比较不同医院的救治能力是不可靠的。在疾病转归中,以转院率+死亡率构建 “未救治率”,作为负向指标,以医嘱出院率+转社区机构率构建 “回原住地率”,作为正向指标,然后进行双向评分,评估医院的急危重病例救治能力。如表18-6-2。
5.综合医院诊疗技能全面性测评
DRGs包含26个主要诊断分类(major diagnostic category,MDC),不同的MDC反映了不同的医学专业。理论上讲,如果综合医院的学科发展均衡性好,收治的病例应该涵盖所有的MDC,并且诊治这些病例的技术难度达到中等以上水平。如果医院没有收治过某MDC的病例或该MDC“能力指数”值较低,则认为该医院出现该专业的 “缺失”或对该类病例的服务能力较低。
表18-6-2 危重病例救治能力

6.住院服务绩效的综合分值
上述各指标分别从诊疗范围(DRGs组数)、收治病例的技术难度(CMI值)、住院服务效率(费用消耗指数和时间消耗指数)和医疗安全及质量(低风险死亡率和中低风险死亡率)等不同的维度衡量住院服务绩效。为了得出一个综合反映住院服务绩效的指标,需要将上述各类指标进行综合。其计算方法是:
1)诊疗范围分数:
某医院的DRGs组数除以各医院DRGs组数的平均值,得出该医院的诊疗范围分数;
2)技术难度分数:
某医院的CMI值除以各医院CMI值的平均值,得出该医院的技术难度分数;
3)住院服务效率分数:
等于 “1/费用消耗指数” × “1/时间消耗指数”;
4)医疗安全及质量分数:
分别按照 “低风险组死亡率”和 “中低风险死亡率”由低至高赋值。对于 “低风险组死亡率”,“0”赋值100%,0<低风险组死亡率<0.05%赋值90%,0.05%≤低风险组死亡率<0.1%赋值80%,如此类推。对于 “中低风险死亡率”,“0”赋值100%,0<中低风险组死亡率<0.2%赋值90%,0.2%≤中低风险组死亡率<0.5%赋值80%,如此类推;
5)某医院的住院服务绩效综合分值:
等于该医院 “诊疗范围分数”、 “技术难度分数”、 “效率分数”、“低风险死亡分数”和 “中低风险死亡分数”的综合乘积或同类加和,如表18-6-3。
表18-6-3 医院住院绩效综合评价情况

二、基于DRGs的医院内部应用
DRGs不但可以进行医院之间的住院服务绩效测评,还可以通过运用DRGs的测评,进行医院内部的质量管理及绩效考核,如考核医师的工作质和量,对每一位医师可以测算其疾病诊疗范围及CMI值,测算费用效率指数及时间效率指数,或综合测算其质量指标,进行质量及绩效的测算,还可以测算每个执业医生年承担DRGs权重数,数量愈大,说明医生工作效率愈高。除此之外,也可以基于DRGs制订科室切实可行的平均住院日指标等。
平均住院日是公认的评估医院和科室绩效的关键性指标,缩短平均住院日不但是提高医院绩效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还有助于提高医院资源利用率、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国家已有关于平均住院日的标准,但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医院还不尽合理,医学的复杂性也使得每种疾病或者同一种疾病在不同阶段也存在着诊断与治疗上的差别。用规定的统一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科更显得不切合实际,一个不尽合理的指标往往会给科室带来过大的压力,造成 “鞭打快牛”的结果,使科室领导和员工出现抵触情绪,进而影响整个体系的正常发展。因此,为每一个科室科学合理的制订缩短平均住院日指标是对医院整体平均住院日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能否真实有效地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关键,为了更加客观的制订这一指标,通过引入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并以此作为统计单位,根据疾病的医疗技术服务的难度系数CMI值的大小,对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科室和不同疾病平均住院日进行统计,了解可以改进的空间有多大,找到相同疾病组而不同医院存在的差距,最终计算出各科室相应的年度缩短平均住院日计划指标,为医院评估、考核方案制订提供更为合理、可行的依据。其详细设计步骤请参考:王鹏、陈仲强、胡牧等编写的 《基于DRGs制定平均住院日指标的方法》一文。
三、DRGs用于绩效评价多方意见的思考
自DRGs诞生以来,国际上一直将其作为医保费用的支付方式进行使用,较少涉及医院绩效评价的应用。目前,随着DRGs在我国的发展,其绩效评价作用的研究发展很快,基于DRGs系统的先进性及科学性,大多数学者认为在DRGs绩效评价的指标中,CMI值反映了诊治疾病的资源消耗程度,体现了医院诊治疾病的医疗技术难易程度,可以用于评价医院或医师的医疗技术水平的指标,CMI值越高,其治疗的疾病难度越高,相应的技术水平越高。然而,部分学者认为CMI值的大小仅可用于评价治疗疾病的难度,不能用于评价治疗疾病的技术水平指标。众所周知,医师在治疗疾病时,患者的住院时间越短、消耗的医疗资源越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越低,该医师的治疗水平越高,但是根据DRGs分组原理及CMI值的计算公式,以及阎玉霞等的研究显示,CMI值和医院的平均住院费用呈高度正相关(r=0.8419),此时该医师的CMI值可能会低,这样就会出现完全相反的评价结果。国际上把CMI值作为评价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已经达成共识,但是没有作为医疗技术水平的评价指标,因此,这种两种观点为DRGs绩效评价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