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分析
一、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理论研究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体育事业构成形式单一,过于强调竞技体育的重要性,忽视了体育结构的总体发展,过于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而忽视了市场经济的调控作用。由于过去体育事业发展的重点一直以竞技体育为中心,所以,体育理论工作者对体育事业结构的研究还不全面或只停留在竞技体育方面。如有人认为:“体育结构就是体育总体各个构成部分的比例和结构方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体育运动也逐渐发展成为多层次、多功能的复杂结构,是一个既有横向结构,又有纵向结构的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但是,并没有对体育事业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作进一步的概括和研究,也没有描述体育总体各个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和结构方式如何。由于体育发展战略是以竞技体育发展为主要目标,所以,关于体育结构的研究大部分是为竞技体育发展服务,或从局部结构出发,如周旺成撰写的《三梯级格局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董新光等人撰写的《对奥运会战略重点项目投入结构的分析与对策建议》。而对体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群众体育、学校体育投资以及体育基本建设投资方面的研究却难以见到。国家体委已经认识到投资结构调整对于整个体育结构调整的作用,开始制定相应政策,合理调整体育投入的方向和结构,对不同的体育组织、体育活动,政府的经费资助有所区别,有所倾斜。同样,对体育系统人员结构(劳动力)的研究也更多地偏重于竞技体育,如张争鸣撰写的《浅论我国教练员队伍建设发展战略》,而对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结构却很少有研究涉及。从以上这些有关体育事业结构的研究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它们都围绕竞技体育的发展而展开,对体育事业整体结构和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的研究仍较少。
随着体育改革的深入,体育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对体育产业结构的研究也就显得愈加重要,这是因为:凡是产业都有结构问题,结构不同不仅会影响产业的效益,还会影响产业的发展方向。
学者们在研究有关体育产业结构的问题时,习惯性地将体育产业做一个划分,一般来讲,会按照主体性划分为两部分:主体产业和相关产业。诸如运动训练、群众体育、运动竞赛和体育馆之类的都属于主体产业的范畴,而相关产业(或者称为非主体产业)涵盖的范围也是比较广泛的,如体育广告、体育旅游、体育彩票、体育服务公司和体育物质产品生产等。虽然这种依据体育产业是否具有主体性的划分方法缺乏确切的划分标准,也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撑,但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可知,这种分类方法摆脱了传统分类的束缚,超越了体育产业的限制,在我国更具有可行性。
笔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对我国体育产业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几个问题的调查与研究》一文综合了国内体育产业分类结构的许多观点,使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结构模式在理论上得到了论证。该文章认为,把与体育部门和发展体育事业有关的体育事业产业(广义体育产业)分为体育本体产业、体育相关产业和体育外延产业三类,并从体育产业的物理属性、体育属性、隶属与经营管理关系和三次产业结构属性等方面为体育产业分结构进行基本属性定位。体育本体产业即狭义体育产业,包括体育科技文化开发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场所租赁业、体育培训业(体育健身、体育俱乐部、运动训练业等)、体育康复保健业、体育信息咨询业等;体育相关产业包括体育建筑业、体育广告业、体育金融业、体育旅游业和体育信息传媒业、体育用品业等;体育外延产业是体育本体产业和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这篇文章从广义的角度提出“体育事业产业”,初步解决了人们一直争论的体育相关产业和体育外延产业的归属问题。其现实意义在于促使人们集中精力去研究如何通过体育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体育本体产业产值。但这种分类的不足在于包括了非体育产业的内容,而且过于庞杂。
原国家体委副主任张发强从实际工作出发,也曾认为体育产业由本体产业、相关产业与体育部门办的其他产业三部分组成,这种分类在体育部门管理者中经常使用。
很显然,他们对体育产业结构划分的共同点是将体育产业分为体育本体产业、相关产业和体育本体产业与相关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其不同点是,这种结构分类虽然包括了体育产业的所有内容,但同时也将非体育产业部门(体育建筑业、体育用品制造业)包括其中,且分类标准、分类方法与三次产业划分标准不一致。另外,有些相关人员还认为体育本体产业与相关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不能归属于体育产业的范畴,这种对体育产业结构分类的分歧,根源在于对体育产业内涵的不同理解,这正是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理论研究的难点所在。
根据对体育产业内涵的界定,体育产业包括了众多的部门产业,它们的产品不仅差别很大,而且使用价值也有区别,有的提供体育服务产品,有的提供体育物质产品,还有的是借助其他物质产品传达体育信息等。正因为组成体育产业的各要素部门有主次之分,“主”决定着事物的性质,而“次”则是事物的从属部分。所以,本书将体育产业众多部门划分为体育服务产品生产部门和体育物质产品生产部门。
体育产业各部门所生产的产品如果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体育产品是无形的;②体育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不能分离;③体育产品的质量好坏是由主观认定的,主体价值观起决定作用。那么这个部门产业就属于体育服务产品生产部门。假如不能同时满足以上三项条件,就属于借助体育服务产品而得以支撑和发展的体育物质产品生产部门。由此可以肯定,体育服务产品生产部门包括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培训业、体育场地服务业、体育经纪业。体育物质产品生产部门包括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信息传播业、体育广告业、体育金融保险业和体育建筑业等。
二、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现状
(一)所有制结构
1.我国体育产业呈现出多种所有制并存,非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格局
与我国国情相符的是,我国的体育产业建立在单一国有资本结构基础之上,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近年来,随着体育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行,体育产业也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国家、集体、个体企业等多种主体逐步进入体育产业领域,成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外商和港澳台地区投资比重较大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加强,境外资本以及港澳台地区资本开始大量介入国内体育产业领域,这些企业也成为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行业机构
1.体育培训业和体育中介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
近些年来,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体育产业中的各个行业都有着不错的增长速度,其中,体育中介业和体育培训业的增长速度最快,成为整个体育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
2.体育用品业是当前发展势能最大的行业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最初的阶段,体育产业的发展都是从体育用品业的出现开始的。目前体育用品业在我国体育产业中也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虽然近年来我国体育服务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体育用品业的发展势头有所减缓,但总体而言,体育用品业仍然是我国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最大、发展势能最大的行业。
(三)组织结构
1.体育产业组织结构关系水平低
依据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产业生产的规模越大,生产效率就越高,社会化的程度也越高,该产业组织的内部构成有机性就越强,组织越严密,组织之间的联系和制约就越复杂和强化。
受我国传统观念和意识的影响,我国现行的体育管理体制依然存在着管办不分、政事不分及政企不分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目前,从总体来看我国体育产业各门类行业协会是在政府体育部门指导或授权下开展各种工作,缺乏自主权,不能根据自身的具体实际开展各种活动。在这样的形势下,虽然有一部分体育企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大多数企业并未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率,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总之,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组织结构比较松散,严重影响着体育组织的生产效率与结构效率,迫切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2.体育产业组织与产业外组织的结构关系
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已成为其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点产业。体育产业内涵丰富,产业内部各种组织互动关系比较频繁,对各个行业的发展都能起到重要的联动作用。但就目前我国体育产业而言,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发展基础不牢靠、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欠缺有力的发展政策等,这些都需要相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加以解决,从而建立和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模式。
(四)市场结构
在产业发展的初期,大量资本涌入,大多数小企业共存,形成了一定的市场结构;发展到一定阶段,进而形成中小企业为主的市场格局;而到了成熟阶段,则形成以大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并存的垄断竞争格局;再到衰退阶段,形成了少量大企业寡头竞争的市场结构。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也比较稳定。得益于此,我国体育产业中的各个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些体育行业获得了比以往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与充分的市场竞争,已经进入了行业市场结构的成熟阶段。而另外一些体育产业或行业,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则没有得到迅速的发展从而停滞不前。这说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还很不均衡,体育产业结构不够完善,需要今后大力发展和调整。
目前来看,我国体育产业的核心产业供给不足,存在着结构不合理与结构效应水平低的现象,这些都严重制约和影响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