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墨余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法官说“法官那些事”

初见陕西省富平县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张一鸣,他只是一个充满激情、没有多大影响力的“80后”。两年后再见到他,他已是一位接受中央政法委跟班学习的自媒体大咖,尤其是其一手创办运营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法官那些事”的影响力之大超乎想象,他也因此成为全国政法系统个人自媒体中名列前茅的名人。

感受新媒体跳动的脉搏

借用群体划分理论分析占有互联网的人群,最直观的结论就是,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运用新媒体的意识更强。但在张一鸣看来,许多年轻人对互联网信息的运用仅限于浅层面上的阅读猎奇加上朋友圈内的即兴转发,在自觉地创建平台并以此服务社会方面鲜有人担当,其比例大概为千分之一。

要担当就得有实力。2015年在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网络新闻中心跟班学习一年后,张一鸣被陕西高院推荐到最高人民法院参加新媒体短训班,接着被点名参加中央政法委的跟班学习。

“一年半的跟班学习,最大的收获不是对新媒体技术运用层面上的驾轻就熟,也不是人脉资源上的积累和扩充,更多的是强化了自己的社会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也促使我将所思、所学和所长运用到地方法治建设上。”这些思想认识上的飞跃鞭策着张一鸣。

2016年年初,张一鸣创办了个人微信公众号“法官那些事”。这个招牌很是接地气、很有温度,加之此时的张一鸣也已小有名气,因此创办公众号的事很快在圈子内不胫而走,围观者众,开张大吉。

“设立这个平台的初衷,就是要将它打造成一个面向全社会展现全国法院和法官干警正面形象的微信自媒体,并致力于提供一个文化交流、分享实务经验的互动式平台。”大话是吹出去了,能否一鸣惊人,就看张一鸣的了。

其实,张一鸣始终走的是高点发力与底线思维契合的路子:敏感事件精准发声、重大事件及时发声、基层动态快速传递、法律实务紧贴应用。纵观其编发的信息,突显了信息传递、情感打动、观念输出、纷争聚焦四大价值。

《呼格案:司法机关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打自己脸?》《心怀敬畏,踏浪前行——评聂树斌案第四次延审》《让暴戾远去,让信仰找到归宿——纪念马彩云君》《致网络喷子的一封公开信》……一篇篇文章的发出,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和高度关注。

2016年上半年,“法官那些事”公众号更新了300多篇文章,其中3篇文章阅读量突破10万,目前总阅读量突破了300万,垂直粉丝有3万多,活跃粉丝有11万。

除了进员额,还有另外选择

“看一个人是否具有时代特征,就是看是否具有互联网思维,就是看对新兴媒体的解读能力和尊重程度。因为,在当今社会,再也没有任何思维比互联网思维更重要、更实用的了。”这种理解在张一鸣的实践层面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他以鼠标和键盘为武器,在净化网络空间、普及法律知识、疏导法治舆论风向等方面出奇招,守护着网络世界的纯净。参加工作伊始,他就在新媒体领域初试牛刀,其间“@富平法院”官方微博和富平法院官方微信分别荣获“2015年陕西十大司法系统微博”和“2015年陕西法院十佳微信”奖。

2015年年初,张一鸣被借调到陕西高院,负责新媒体宣传工作。陕西高院官方微信当年6月第一次获得全国法院官方微信影响力排行榜周冠军,继而,到当年底的半年时间里,先后10次获得全国法院官方微信榜首,其中两次三连冠。

面对正在全面推进的司法体制改革,进入员额当法官,还是做一个专职的媒体人,抑或两者兼顾,这些对张一鸣来说并不是两难选择。他表示,无论自己是否入员额当法官,他都会把新媒体的宣传当作自己的生命一样锤炼。

他明确提出:“法官的生命不仅仅是单纯的审判活动,还要有意识地把典型案件的审判和新媒体的宣传结合起来。从一定意义上讲,审判工作是实证层面的宣传,宣传是审判工作的延伸和拓展,两者之间就像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但如此这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数年如一日的坚守和精进。他实实在在地做到了、做好了!

难忘初心,坚守就有希望

在法院,懂审判善宣传的人绝对是稀有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张一鸣在经过了一年半的跟班学习后,羽翼渐丰的他还通过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网络舆情分析师》岗位培训考核。

人们看到的他是勤奋、好学、担当和机敏的,但人们却很难看到他背后的付出:闲情逸致、陪父伴母等人之常情,对他来说都是极度奢侈的。他得把人们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关注新闻时事、微博舆论场、各大群感兴趣的网站和APP上。其实这些真实而感动的图景,正是他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磨炼。

听说张一鸣“北上取经”回陕后,几个省级新媒体团队相继向其伸出橄榄枝,提出合作运营新媒体的明确意向。但对他来说,只要有一个良好的平台、机制和氛围,不管在哪里,都是他施展拳脚的舞台。

既然选择了坚守,就注定要苦其心志。对此,张一鸣信心满满!

(原载《人民法院报》2016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