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译华严宗著作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凡例

一、以下对每件文献的解读分为“释读”“译文”“注释”三步。

二、西夏书籍仿中原格式,文中注释作小字双行。本书为排版方便,将原注一律改为大字单行,以圆括号标识。

三、解读的各部分对西夏原文一律予以标点及分段。现代通行汉文本大藏经多仅采用“。”断句,其间或有讹误。本书参照西夏文意改用新式标点,以便读者参考。为阅读方便,解读各部分于西夏译文分段处一律分段,于文字过多的段落亦偶尔酌情在中间分段,最终分段结果不强求与通行汉文本一致。

四、“释读”采用西夏录文、拟音、汉文对译和译文四行对照。西夏录文凡遇原件句中文字讹误衍脱残佚,均尽目前所知予以订补,并以脚注形式说明,其中暂无力拟补的文字标以“□”。

五、西夏文字结构复杂,因刻工或书字人疏忽而导致的鲁鱼亥豕之讹在所难免。凡遇此类失误,录文径改为正确字形,亦不出校语说明。

六、西夏字音采用李范文《夏汉字典》中所引用的龚煌城的拟音。

七、汉文对译的目的在于确定西夏译文词语与汉文原本词语的对当关系,并不强行套用通行夏汉词典释义,以求展示西夏译者的翻译思路,亦可为今后研究西夏词义积累素材。

八、汉文对译若遇西夏虚字,在汉本或通行字书中有对应词语的以对应词语标示,没有对应词语的以“△”标示。

九、西夏文本的语句大多从汉文原本直译而来,故“译文”部分主要以汉文原本为基础。汉夏两种语言之间虚字用法的差异一般不予苛求,唯当实词或文句语义差别较大时则据西夏本直译。

十、“注释”部分的目的有二:其一是提示西夏译文与汉文原本的歧异之处,由于目前尚不能确定这些歧异是来自不同的汉文原本还是来自西夏译者对原本的不同表述,故不可一概视为校勘中发现的古书异文;其二是提示不见于存世汉本的语句出处,亦即展示汉译文或汉文构拟的依据。

十一、西夏原件时有残佚。残佚若在一二句之间,“译文”则据汉本补出相应内容并标以“[]”。若卷首、卷尾残佚文字较多,则在“注释”中酌情提示相应汉文起讫。

十二、为了标注方便,本书索引部分把《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注华严法界观门通玄记》《修华严奥旨妄尽还原观》《金狮子章云间类解》等文本分别用“1”“2”“3”“4”“5”代替,索引所收词语按照汉语拼音音序排列,所对应的西夏文的出处按照“书名—页次—行次”的顺序,如“1.55.3”表明该词汇所在位置是《禅源诸诠集都序》中的第55页第3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