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鉴风楼主的来历
找到遥控器,沈愈将空调温度降到20度。
然后又将窗户全部推开,一切准备好,沈愈开始翻箱倒柜找藿香正气丸。
这是一种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中成药,对于治疗中暑很有作用。
可惜,只找到一个空瓶子。
“看来以后得常备一些。”
把空药瓶丢进垃圾桶,沈愈想了想,“现在当务之急还是要给老人家降温。”
跑到洗手间拧开了水龙头,他要用最原始的办法,湿毛巾降温。
接了一盆水,沈愈把自己的毛巾搭在肩上,端起水盆快步走出洗手间。
救人如救火,需争分夺秒。
“您这???”
沈愈刚踏出洗手间,脸上立刻露出一副不可思议的神情,手中的洗脸盆都差点因为惊讶而失手打翻。
原来,就在他去接水的这短短功夫里,刚才还昏迷不醒的老道士竟然已经自己醒转过来了。
此刻,老道士静静地坐在床边,眼神定定地望着他,双目之中无悲无喜,透着一种让人难以捉摸的平静。
二人就这样四目相对,沉默了十几秒。最终还是沈愈率先打破沉默,他脸上挤出一丝笑容,“道长您醒了?这真是太好了,我这还想着给您用凉水降温呢。”
“小友,贫道观你印堂发暗,气色泛黑,恐即将有血光之灾降临!”
老道开口的第一句话,便让沈愈瞬间陷入了彻底的蒙圈状态。
并且这话听起来咋这么不对劲?隐隐透着一股江湖骗子的味道。
“不过你既遇到了贫道,便无需再惧,待我为你思索一个破解之法。”言罢,老道竟真的当即盘膝而坐,开始掐指推算起来。
沈愈满脸皆是莫名之色,“破解?我好好的,给我破解什么?”
不过他生性纯良,况且对方又是一位老道,便随口应道:“道长您有所不知,我这肤色天生如此,自幼便黑得厉害,您这次或许是看错了。”
老道士听到沈愈这话,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了下来,“小友,你这般说法实在荒谬,你这肤色白皙得如同女娃一般,怎可硬说是自幼便黑?
“况且,贫道所言乃是你当下呈现的气色之相,并非是你的外在肤色!难道你认为贫道是在蓄意诓骗你不成?”
说完,老道皱着眉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和不满,同时也急于让沈愈明白他所说的并非虚言。
“贫道云游四海,绝对不是江湖骗子,小友你确实是……”
沈愈一听这架势又要开始咒自己了,立刻打断道:“停,道长您来的可不是地方,这里是古玩城,大家都忙着买卖古玩,盘算如何赚钱。您要是想给人算卦,不如去大相国寺或者紫云观。
“那两个地方游客多,而且都有时间,一天下来总归能碰到几个愿意花钱的。”
老道士没想到沈愈如此说,胸膛起伏了一下,方才沉声道:“罢了罢了,你救我一次说明你我命中有缘,若你能躲过这次劫数,咱们将来终会再见。”
“好,祝道长您一路顺风。”沈愈做了个您慢走的手势。
那老道也是个干脆之人,说走便走。只见他来到门前,一把拿起自己的卦幡,而后迈着大步匆匆离去。
沈愈眼见老道离开,这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在这世上,有许多人并不相信所谓的气运,也不信什么诅咒,但却没有谁愿意听到别人说自己会有血光之灾。
这就如同直接跟你说“你小子要倒大霉”,无论是谁听到这样的话,心里都得窝火生气。
沈愈将水倒掉后,特意走到卫生间的洗漱镜前认真端详了下自己。镜中的他面容白皙净透,哪有半分发青发暗的迹象?
“没事的,我向来福泽深厚、运气颇佳,即便真有血光之灾,也定会绕着我走!”沈愈在心中默默给自己打气,而后毅然转身走出了卫生间。
可就在这转身的瞬间,他的心猛地一紧,差点惊跳起来。
原本已然离去的老道士,不知在何时竟又悄无声息地回来了。
此刻,他就如同一个无声无息的泥塑木偶般,静静地伫立在店铺门口,直直地站在那里,没有发出一丝一毫的声响。
若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此情此景,那便是“神出鬼没”。
他双目紧紧地锁定沈愈,仿佛要从沈愈的脸上探寻出某些不为人知的隐秘。
“您怎能这般行事?您去别人家里难道不该敲敲门或者喊一声吗?道长,人吓人可是会吓出人命的!幸亏我没有心脏病,若是有,此刻就得轮到您来救我了。”沈愈略带埋怨的嘟囔了足足十几秒。。
“小友,你是否在一位姓宋的老人手中得到一枚寿山石印章?”老道士并未理会沈愈的抱怨,径直问道。
沈愈听闻此言,心中不禁一动,“果然不是无意摔倒在我店里的,转悠一圈,原来是在这儿等着我呢?”
不过沈愈老于世故,在东江时,十几岁就在青牛观古玩市场、相国寺古玩市场、三元街古玩市场、清水路古玩市场、青云巷古玩市场中与天南海北的人打交道。
可谓三教九流各类人都有接触。
故而,沈愈并未仓促地回答有或没有,而是反问一句,“印章?什么印章?”
老道士好似早已料到沈愈会如此发问,不慌不忙地解释道:“是一枚清代寿山朱文印,印文为:鉴风楼主。”
“鉴风楼主我知晓,据说康熙朝时在楚州做过一任知府,如此久远之事,道长您关注这个作甚?”沈愈答非所问,依旧未表明印章是否在自己这里。
老道士摇摇头,“非也,非也,小友,楚州李园你可曾听闻?”
沈愈马上摇头,“李园?未曾听过。”
老道士自嘲笑笑,叹道:“哎,我这近九十岁的人也只是在师父口中听闻过李园之繁华盛景,你不过弱冠之龄,又如何会知晓李园?
“我说你听,李园乃是楚州清代豪族李家的私人园林,占地两百余亩,其间亭阁台榭不计其数,而其中又以鉴风楼最为闻名。
“鉴风楼,楼高六层,站在楼顶鉴风台可远眺青云江,此楼本名‘望云楼’,只因‘望’与‘亡’谐音,寓意不甚吉利,故而改名为鉴风楼。
“此后,每一任李家家主都会刻制一枚鉴风楼主的印章作为家主印信。
“而小友你手中这枚便是在下师尊的印章,他虽不是最后一任李家家主,但却是最后一任鉴风楼主,之后鉴风楼毁于大火,从此便不复存在。”
老道士说完,面露悲伤之色,也不知是在思念他口中的师尊,还是在惋惜鉴风楼毁于大火的悲惨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