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引爆你的小宇宙——自我教育,点燃学生内驱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一书中,提出了“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论断。他明确指出:“教育这个概念,在广义上就是对集体的教育和对个人教育的统一;而在个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则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他还指出,只有学会自我教育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还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说:“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努力认识自己内心世界的时候,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使所有学生都得到自我发展、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持续发展。
“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而我认为,要真正实现自我教育,必须经历四个阶段,他律、自律、自觉、自主。
一、他律阶段,建立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主任应及时建立班级管理制度,给学生外在的约束,让学生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健全的班级制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班级有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对每个学生在成绩方面、文体方面、室内外环境卫生、组织纪律、健康安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规定和要求,每个学生也为自己确定了奋斗目标,充分调动了他们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通过班规的调整、完善,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行为与品德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二、自律阶段,发挥班委会的带头和管理作用
所谓“自主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遇到问题的时候懂得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如果不能解决或是在解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再由班主任出面解决。
成立班级管理委员会,细化班级的班干部分工,力争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细化班级管理责任田。同时,增强班干部对班级管理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增强班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增强班干部班级管理的艺术性。
学生管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助学生,引导班级走上自主管理。
三、自觉阶段,激发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自我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教育目标。一个真正具备较强自我教育能力的孩子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1.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要想使教育达到效果,最根本的就是使受教育者本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不足之处,从内心深处想改正,并且勇于行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教育的目的。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缺点,但是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我一般会让学生自己写出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再让大家补充。对于平时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他们的内心往往有自卑的一面,总觉得自己没什么优点,而这种做法恰恰会使得他自己没能发现的优点被挖掘出来,从而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大有好处,尤其对于后进生触动更大;而一向自视清高的学生当知道同学们给他提的缺点,也会让他觉醒——原来我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只有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才能有效地改变自我,达到自主管理的目的。为此,我专门给班上每位同学准备了一本周末小结本,指导大家分析自己每周的得与失,定出下一周的目标。对大家的周末小结,我都要进行全批全改,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自我认识能力,这种做法对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大有好处。
没有不犯错的人,重要的是让他从身边的人和事中认识到对他的发展有好处的一些东西,并且督促他们做到善于发现,勤于思考,使之养成自我教育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挑战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其实对于每一个学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很多学生尽管学习也很努力,但是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对自己大为失望,甚至认为自己就是不如别人,所以很有必要引导他们先去战胜内心的自己,让自己慢慢强大起来!
4.引导学生约束自己。自我教育需要较强的自我约束力作为保证,要引导学生学会抵御来自各方面的诱惑或干扰,比如电脑游戏、漫画书,并教给他们抵制诱惑的方法技巧等;要引导学生从早期的老师监督过渡到学生相互监督,再过渡到学生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并能为自己的失误承担相应的后果,可以细化到每一次作业、每一次值日,慢慢地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我约束。
5.引导学生自我安排。能否较好地自我安排是衡量自我教育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尝试着去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孩子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能安排好的事情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安排。要引导学生养成制定目标和计划的习惯,并通过同学相互监督或老师指导、总结的方式督促孩子主动去完成计划,达成目标。
四、自主阶段,走向自我教育与个性成长
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学生对自己应尽的责任认识得越早,越能健康快速地成长,越能在学习生活上通过履行责任实现自己的价值。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班级管理中开展竞争活动,培养竞争意识,他们主动参与设计活动方案,组织活动过程,亲身实践。尝试成功与失败,铸就完美的自我和丰富的个性,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自我发现培养自信的品质,通过自我实践培养自立的品质,通过自我鞭策培养自强的品质,通过自我评价培养自尊的品质。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辨别是与非,区别自我意识和自私自利。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就能引导学生不断地重新发现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根据生活的实际需要对自己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在自我力量的推动下,不断发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从而得到持续发展。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否定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而不是去灌输,更不是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