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就在呼吸间:肺系疾病防治与康复指导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秋燥咳嗽的中医治疗

瑟瑟秋风,不仅给人带来凉爽,也使天气变得干燥,而燥邪会伤及人体,中医称之为“秋燥”。燥邪最易伤肺,引起以干咳为主的咳嗽,称为“秋燥咳嗽证”。中医认为,肺与秋同属于金,故肺与秋令相应。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若受到燥邪侵害,则肺气壅遏,气道不利,肺气失宣,易引发秋燥咳嗽。中医根据不同的症状将秋燥咳嗽分为“凉燥”和“温燥”,辨症治疗也是不同的。

(一)温燥咳嗽

入秋,夏季余热未尽,秋高气爽,阳光仍较燥烈,气候干燥,一旦肺部遭受温燥之邪侵袭,多出现鼻燥、咽干、咳嗽等症。此多为感受温热与燥邪之气所致,称为温燥咳嗽。

病状特点:

干咳无痰,痰少而黏,或带有血丝,咽喉痒痛,声音嘶哑,鼻燥咽干、渴喜凉饮,舌边尖红苔黄,脉浮细数。

治以疏风清热,润燥止咳。病初也可兼有身热头痛等表证,治用辛凉甘润之法。方用桑杏汤、桑菊饮加减。

经验方:

桑叶、杏仁、菊花、金银花、连翘、薄荷、芦根、北沙参、麦冬、枇杷叶、炙百部、梨皮、浙贝母。水煎服。

方中桑叶、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疏风散热,清热解毒;芦根、北沙参、麦冬、梨皮润燥生津;枇杷叶、炙百部、浙贝母止咳化痰。

食疗:

雪梨1个,百合20g,杏仁10g,银耳30g。煮羹食用。

(二)凉燥咳嗽

深秋时节,天气渐冷,寒风肃杀,万物凋谢,如此时寒燥之邪犯肺,津液耗损,多为凉燥咳嗽。凉燥多见于秋冬之交,燥证兼有风寒表证。

病状特点:

口鼻咽喉干燥,鼻塞流涕,口干而不欲饮,咳嗽阵作,少量白稀痰,伴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表证,舌淡苔白,脉弦细。

治宜辛温宣肺,佐以润燥;常用杏苏散合止咳散加减为治。

经验方:

苏叶、杏仁、荆芥、防风、紫菀、白前、桔梗、枳壳、百部、麦冬、葛根等。

方中苏叶、杏仁、荆芥、防风属辛温疏表之药,以开肌肉腠理之邪闭;桔梗、枳壳升降相和,助肺气宣发,促邪外达;白前、百部、紫菀宣肺止咳;麦冬生津润燥;葛根辛甘性平,用以升发胃气,提升津液上行于肺,可起佐使之功。

食疗:

白萝卜丝100g,生姜丝15g,北沙参15g,杏仁10g。煮汤,放适量红糖饮用。

简单地说,凉燥咳似风寒咳,温燥咳似风热咳,分别为秋燥夹有寒、热之邪,温燥咳宜辛凉加甘润剂,凉燥咳宜辛温解表加甘润剂,在治疗上要认真辨证,若不注意辨证求因,只凭症状误认为秋季燥咳都属阴虚津亏证,主用补阴滋润药,可能会阻碍肺气的宣发祛邪作用,以致病邪久久不解,咳嗽迁延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