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腰镜:腰痛的诊断与防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腰痛相关骨科疾病

第一节 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是指腰部肌肉、筋膜和韧带等软组织因外力作用发生突然的过度牵拉,引起急性撕裂伤导致腰部疼痛。常发生于搬抬重物、弯腰起立时姿势不正确、用力过猛及外力碰撞时。

【病因病理】

腰部肌肉在脊柱诸节段中最为强大,除侧方的肌群外,骶棘肌最易急性扭伤。本病多发于骶棘肌的附着点,占50%;其次为棘突旁或横突上的腱膜附着处。搬运重物,腰部急剧旋转,突然失足踏空,甚至咳嗽、打喷嚏等都可为腰部急性扭伤的病因。扭伤使腰部肌肉附着点、骨膜、筋膜和韧带等组织撕裂,引起上述各组织发生充血、水肿、渗出,且多伴有小血管的撕裂,以致在损伤处出现小的出血点或血肿,造成局部组织缺血缺氧,代谢产物堆积,局部出现急性炎症反应,刺激和压迫神经末梢而导致腰痛。为减少病变部位的活动和张力,腰部肌肉呈痉挛状态。

【临床表现】

1.外伤史 多数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常因弯腰搬抬重物,负重时或弯腰工作时,外力突然迫使腰部在前屈等情况下扭伤。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运动员。少数患者只有轻微外伤史,如床上翻转时用力不当、起立时用力过猛,取物时姿势不当等,易被忽视或遗忘。

2.疼痛 多突然发生,局部疼痛剧烈,并随局部活动、振动而加剧,平卧后减轻。严重者多卧床不起,肢体呈现向患侧屈曲位。轻者尚可坚持工作,但休息后或次日腰痛加重,甚至不能起床。痛点固定,压痛明显、局限,亦可有向大腿后部放射,放射疼痛不超过膝关节,并随腹压增加而加剧。压痛多位于髂后上棘,也可位于椎旁或横突处。压痛点局封后疼痛可缓解。

3.活动受限 腰部活动明显受限,尤其是向健侧侧弯、旋转及前屈时疼痛加重。

4.肌肉痉挛 患侧腰部肌肉痉挛,用手可触及条索感。检查时可见患者腰部僵硬,腰椎前凸消失,脊柱侧弯,骶棘肌痉挛。脊柱一侧或两侧骶棘肌压痛,但范围较广。腰部各方向的活动均受限。双下肢感觉运动和反射多无改变。但有的患者行直腿抬高试验时,可发生臀部和大腿后方痛,这是由于腰部肌肉和韧带受牵拉所致。

【腰痛的特点】

疼痛剧烈,腰部活动加重,卧床后减轻。痛点固定局限,压痛多位于髂后上棘,也可位于椎旁或横突处。部分患者可有下肢放射感,一般不超过膝部,压痛点局封后疼痛可缓解。

【诊断】

1.有明确外伤史。

2.腰部疼痛多发生于弯腰直起时,疼痛剧烈,严重时不能仰卧;痛点固定,可放射至臀部和大腿,但放射痛不超过膝关节。

3.压痛点局限,腰肌扭伤时一侧肌压痛,髂后上棘压痛,可触摸到腰肌紧张。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时,受损的棘突和棘突间隙压痛;腰骶关节损伤疼痛位于腰骶部,并有叩击痛。

4.腰椎活动受限。

5.部分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加强试验阴性。

6.腰椎X线检查可显示腰椎侧弯及腰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一般不伴有其他改变。拍摄X线片有助于排除骨的病变,如结核、肿瘤等。

【治疗】

1.腰部制动 是最基本而有效的方法。腰部疼痛剧烈的患者应卧床休息3~4周,而后坚持腰背肌肉功能锻炼。轻度扭伤者,一般卧床休息2~3天,即可系简易腰围起床活动,后期也要加强腰背肌肉功能锻炼。

2.药物治疗 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以减轻炎症物质的刺激,缓解肌肉痉挛止痛。

3.封闭疗法 对疼痛剧烈、肌肉痉挛显著者,可行痛点封闭。

4.理疗 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消除创伤代谢产物的聚积。急性期不适用热疗,伤后1周,疼痛缓解后行热疗,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电刺激和针灸能缓解肌肉痉挛,均具有一定疗效,也可应用中药热敷。

5.按摩 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和防止粘连。以轻手法为宜,重手法可加重损伤,不宜应用。对于合并腰椎小关节紊乱者可给予手法复位。

6.功能锻炼 早期可在静止状态下,行肌肉自主收缩活动。伤后2~3周,疼痛减轻后或痊愈后,开始腰背肌功能锻炼。

(李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