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是指外力经常、反复、持续作用,使腰部肌肉、韧带、筋膜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遭受到细微的积累性损伤。此与长期搬抬重物、久坐和坐姿不良有关,多见于中年人,近年来青壮年发病比例在增多。腰肌劳损是腰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病因病理】
1.积累性损伤 腰骶部是躯干和下肢的桥梁,负重最大,活动多,因而腰骶部的软组织易遭受慢性损伤。受力大而频繁的组织会出现小的纤维断裂、充血、水肿、渗出、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这些受累组织,不但功能失调,而且易牵拉、压迫内在神经纤维而产生腰痛。
2.急性腰扭伤后遗症 急性腰扭伤经正规治疗后,95%的患者可痊愈。但5%左右的患者可因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致受损的肌肉、筋膜及韧带修复不良,产生较多的瘢痕和粘连,而引起慢性腰痛。
3.其他 先天性脊柱畸形,下肢功能性或结构性缺陷,均可导致腰背软组织劳损,引起腰痛。妊娠后期腰部负重增加容易产生劳损。长期处于气温过低或潮湿环境工作和生活,内分泌紊乱及严重外伤后等均易诱发本病。
【临床表现】
1.外伤史 慢性发病,多无明确的急性外伤史,但既往可有重体力劳累,剧烈运动、长期弯腰工作或久坐姿势不良史等。
2.疼痛 时轻时重,休息后好转,劳累后加重。久坐、久站加重,经常变换体位。喜欢叩打腰部,按压腰部酸疼感并感到舒适。
3.体征 临床查体时腰部多无畸形。脊柱活动一般不受限,但有些患者可有轻度腰肌痉挛和运动受限。压痛点常不局限,有些患者在骶棘肌棘突间、髂后上棘,骶髂关节或腰椎横突处存在轻重不同的压痛,有些患者无明确压痛点。用0.5%利多卡因作痛点封闭后症状可消失。双下肢神经功能多无异常改变。
【腰痛的特点】
疼痛时轻时重,休息后好转,劳累后加重。腰部喜按喜叩,按压有酸疼感。压痛点常不局限,痛点封闭有效。
【诊断】
1.无明确急性外伤史。
2.腰部疼痛时轻时重,伴酸胀感,喜按喜叩;久坐、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3.腰部压痛点较广泛,两侧腰肌、髂后上棘均可有压痛。按压痛点一般无下肢神经放射痛。
4.腰椎活动无明显受限。
5.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6.辅助检查常无改变,血沉及抗“O”均为正常。X线平片多无异常发现,但有的可见先天性畸形,如隐裂、腰椎骶化和小关节不对称等。
【治疗】
1.去除病因 如劳损与劳动姿势和劳动条件有关,应针对原因改变劳动姿势和改善劳动条件。如坐姿要正确,调整座椅高度,选择较符合腰部生物力学的体位,经常更换姿势,避免久坐,每隔1~2小时进行腰部活动等。以上各点对本病的防治很有意义。
2.腰背肌锻炼 可通过增强腰背肌的肌力来代偿病变组织的功能,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3.药物治疗 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如芬必得、双氯芬酸钠缓释剂、尼美舒利缓释片等。
4.封闭疗法 压痛点明确者,可行痛点封闭。
5.其他 包括按摩、牵引、针灸、针刀、理疗,中草药外敷等方法,均具有一定的疗效。
(李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