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老子注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八、清静可以为天下正(今45章)

帛书版: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盅,其用不穷。大直如屈,大巧如拙,大赢如绌。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传世版: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版本重大差异:

①大赢如绌:传世版是“大辩若讷”。帛书版全文都没有提到“辩”字,包括“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也是传世版窜入,帛书版是“善者不多,多者不善”。高明认为“大赢”与“大辩”,二者必有一归属原文,一为后人篡改。又易顺鼎曾云:“《道德指归论·大成若缺篇》‘大巧若拙’下又云‘是以赢而若诎’,疑所据本有‘大赢若诎’一句,无‘大辩若讷’一句。”高明称赞其见解独到,颇有见地。此处帛书甲本为“大赢如㶧”,乙本只余一个“绌”字,应为“大赢如绌”。“赢”作有余、超出讲,反义即为亏损、不足,而“绌”正是指不足、不够。另外,“赢绌”二字自古就有合用的范例,指“有余和不足”,如《荀子·非相篇》“缓急嬴(赢)绌”。古“出”“内”二字读音相同,“㶧”字或通“绌”字。北大汉简本为“大盛如绌”,“盛”是丰足、盛满的意思,与“赢”义同。

直译:

最大的成就好像有所欠缺,因此它的作用不会衰竭。最大的盈满好像仍是空虚,因此它的作用不会穷尽。最大的伸展好像是在屈伏,最大的灵巧好像仍显笨拙,最大的盈余好像还有不足。躁动可以祛除寒凉,而清静可以制服燥热,所以清静才是天下保持正态的根本。

解读: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敝”是困顿、衰败的意思。缺,本义指残缺、破损,引申指缺漏而不完满,《说文》:“缺,器破也。”第四十一章“大器免成”,器有缺则是不成,故而大成若缺。最大的成就好像有所欠缺,因此它的作用不会衰竭。

为何说“大成若缺”?因为如果不缺,也就意味着满了,没有更新的空间了。第五章说“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指的便是时时更新,不断产出。如果失去了更新产出的空间,它的作用就很有限了,总会有用完的一天。

在球王贝利创造1000个进球纪录后,有人问他:“您哪个球踢得最好?”贝利总是意味深长地说:“是下一个。”已经进了1000个球,但还没有达到最佳,也正是因为这种“欠缺”,为贝利留出了更进一步的空间,让人对他新的进球充满期待。

“大盈若盅,其用不穷。”“盅”是空虚的意思,最大的盈满好像是空虚的,因此它的作用不会穷尽。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空间全部被填满,便不能再容纳新的东西进来,它的作用也就穷尽了。“天道忌满,人道忌全”,要留一个缺儿,这样才有变化更新的空间。

“大直如屈,大巧如拙,大赢如绌。”“赢”,本义指获利,引申为超出。“绌”,不足、不够。最大的伸展好像是在屈伏,最大的灵巧好像仍显笨拙,最大的盈余好像还有不足。

这“大直”“大巧”“大赢”,都可称之为“大成”“大盈”。“大盈”不能封顶,“大成”需要留缺,留出更新发展的空间,居中而左右皆有余地。所以,最大的伸展,是看上去还能再伸展一下;最大的灵巧,是看上去还能更灵巧一点;最大的盈余,是看上去还能再多出一些。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高明说:“‘躁’乃疾急扰动,正与‘静’字相对。‘躁’与‘静’是指人之体魄在不同环境下而表现的不同情绪或状态。肢体运动则生暖,暖而胜寒;心宁体静则自爽,爽而胜热。”“胜”指克制、制服、战胜的意思。躁动可以克制寒凉,比如我们冬天总喜欢动一动,让自己暖和起来。而清静可以制服燥热,比如我们烦躁的时候,清静可以让人恢复理智。那为何说“清静可以为天下正”呢?

第二十六章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根”与“君”,具有主掌、控制的作用,即“生杀予夺”,可令其生,亦可使其灭。“重为轻根”,则重可生轻(有辎重则居住轻松),也可制轻(稳重则消除轻浮)。“静为躁君”,则静可生动(静养则生机萌动),也可制动(清静则消除躁动)。

“清静”既能通过生“动”来祛除寒凉,又能通过制“动”来消除燥热,自然也就可以把天下调和至适中的正态,所以说清静才是天下保持正态的根本。故“清静可以为天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