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袖珍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管理是一种历程,起点是修己,而终点则是安人。

任何一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把自己修治好,再通过做人做事的具体表现来促进大家的安宁。

管理一方面讲求伦理道德,一方面追求管理效益。因为管理是外在的伦理,而伦理是内在的管理,两者密不可分。

在管理的历程中,通过好好做人把工作做好。在职场中修炼自己,逐渐提高层次,完成修、齐、治、平的人生任务。

“安”的结果是正面的,而“不安”所带来的则是负面的影响。“安”的时候,中国人积极而奋发,对准目标全力以赴,高高兴兴地接受成果评量,既照顾同年,礼待资深,也共享荣誉,大家乐在一起。“不安”的时候,对目标阳奉阴违,视成果评量为官样文章,同年不同年又有什么关系?怨自己都来不及,哪还分享、共享什么荣誉?

“安”的观念,长久以来影响着中国人。这个单字词含意甚深,必须用心体会才能明白它的用意。如果采用复字词来表示,名词多用“安宁”,动词可用“安顿”,而对管理来说,以“安人”为妥。

要“安人”必先“修己”,不修己则无以安人。所以中国式管理,简单说,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修己代表个人的修治,做好自律的工作。因为中国人一方面不喜欢被管,另一方面不喜欢被连自己都管不好的人管。不喜欢被管就应该自己管好自己,便是自律,也就是修己。不接受连自己都管不好的人的管,常常抱怨这种人管不好自己,还想来管人?表示每一个人在管人之前,必须先把自己管好,也就是需要自律。可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通通应该修己。

修己安人看起来是伦理,同时也是管理。中国式管理的整个历程,充满了“伦理道德”的精神,以“彼此彼此”为原则,拿“圆满、圆融、圆通”做标准,各人立于不败之地,发挥推己及人的力量,分中有合,而合中又有分,谋求安居乐业,互敬、互惠,各得其安。

“修己”的意思是修造自己,而不是改变他人。有人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变别人。这种错误的方向,浪费了很多管理成本。管理者若是一心一意想要改变员工,员工就会保持高度警觉,不是全力抗拒,便是表面伪装接受,实际上各有自己的看法。管理者不如先修己,用心改变自己,让员工受到良好的感应,自动地改变他们,更为快速有效。

用高压的政策要求员工改变,并不符合安人的要求,也就是不符合人性化管理,大家就会以不合理为理由加以抗拒。

管理者先求修己,感应被管理者也自动修己。双方面都修己,互动起来自然更加合理。人人自求合理,才是最有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