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二
护理与生命最重要的时刻相伴。从呱呱坠地的婴儿照护,到临终患者的病痛舒缓,无不体现出护理的人文价值。实际上,自护理成为一门职业之始,护理学的理论与实践都是以病人为中心,照护病人一直是所有努力的重中之重。
人文学科之于护理的价值在于让人们反思人类的经验,提升护理的道德和智识。从本质上讲,一旦理解了这些人文知识和理念后,我们就会变得更加善解人意。人文学科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研究人们如何通过文学、艺术、历史、语言、哲学等学科分支来表达和记录人类经验,以便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世界。护理既是一门医学的专业领域,又是富含人文价值与关爱的职业。护理人员在照顾患者时享有一种独特的权利,可以倾心融入人类的体验;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照护而更好地理解人性,因为护理工作是在危急的时刻与处于最脆弱境地的人进行互动。
在某种程度上,由于护理工作内在自发的人文特性,反而可能忽略了对人文学科研究的自觉。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界重新审视人文学科纳入护理教育的重要性,众多专家认为人文护理教育不仅是培养护理人员同理心和发展护士道德行为的一个有效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培养护理人员批判性思维、开展创造性工作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我国护理学界开始呼吁推动人文护理教育。进入21世纪后,人文护理教育的建制已初具规模。为了进一步厘清人文护理的学科框架、探究人文护理研究与教学的基本问题,2017年潘绍山教授组织国内30多家高等院校、知名医院的护理专家、人文学者,开始策划、编撰《人文护理学》。
该书在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护理学的学科框架,使之成为结构清晰,内容系统,具有创新性、实用性,能引导业界专家进一步深入研究人文护理理论,指导临床护理人员实践应用的人文护理学论著。
本书体量宏大、结构完整、内容丰富、逻辑合理,有利于专业人员对“人文护理学”这一新领域有全面、深入的了解;“理论篇”与“实践篇”切合护理学科的特性,既考虑到为护理人文教学提供一本高水平的参考资料,也有利于指导人文护理的实践。该书作者队伍庞大,并且都是国内本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保持全书的风格基本统一实属不易。
人文护理学体现了护理学、人文学科、叙事医学和跨专业教育的综合,建构了护理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平台,既是对当代人文护理实践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未来我国护理学创新发展道路的探索。期待《人文护理学》一书的影响超越学校课堂的范围,广泛深入人文护理所涵括的各个领域,为培养新时代富有人文情怀的护士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张大庆
202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