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文化由为政治服务、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为经济建设服务,开启文化体制改革的历程,文化的主体性逐步彰显,中国渐渐步入文化强国、价值强国的新阶段,党和政府的角色也开始从文化的全能主体变成了文化市场的管理主体。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础上,40年的文化改革发展带来的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已经形成并发展成熟,各文化领域的投资趋于理性化、合理化,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逐年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文化发展形成了传统文化大放异彩、新文化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酝酿、文化软实力有了很大提升的局面。
中国已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建设也步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不仅关乎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更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连,还肩负着向全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建构更加美好世界的重任。中华文化任重道远但前景光明。
附表:改革开放后重大文化政策一览

续表

[1]胡正荣,博士,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介、国际传播、文化产业等。李继东,传播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科人文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原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传播理论与历史、传播政策与制度、国际传播、营销传播等。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博士生蒋东旭、吴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张琛对本章亦有贡献,做了大量的文献梳理工作。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届三中全会回顾,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0828/c85037-22722184.html。
[3]刘爽:《文化体制改革与政策创新——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研究(2000~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周熙明:《为何当前提出“文化强国”战略》,2017年10月28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82288/112848/ 112851/16059953.html。
[5]《198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2017年2月10日,https://item.btime.com/news/365ep1lds5o9qo9nh7hcfttpi3m。
[6]《198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2006年2月23日,http://www.gov.cn/test/2006-02/23/cowtent_208652.htm。
[7]张传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2001年4月30日,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089/5106/5182/20010430/456601.html。
[9]胡惠林:《文化政策学》,太原:书海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10]祁述裕:《党的十九大关于文化建设的四个突出特点》,2017年12月1日,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1201/c40531-29680137.html。
[11]参见本书第二章《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与政策变迁40年》。
[12]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文化事业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成绩显著——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七》,《中国信息报》网络版,2018年9月14日,http://www.zgxxb.com.cn/xwzx/201809140006.shtml。
[13]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文化事业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成绩显著——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七》,《中国信息报》网络版,2018年9月14日,http://www.zgxxb.com.cn/xwzx/201809140006.shtml。
[14]商务部:《2017年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1%》,搜狐网,2018年2月12日,https://www.sohu.com/a/221898374_99999600。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7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6月1日,http://www.cfen.com.cn/sjpd/hg/201806/t20180601_2914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