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离开后,一切从华娱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6章 热闹的讨论

当天夜里,西祠胡同的“后窗看电影”板块犹如被投入了一颗巨型炸弹,瞬间沸腾起来。

网友“左岸派”一篇名为《金棕榈的东方陷阱:论宁言电影的殖民叙事》的帖子,如同一股狂风,卷起了上千条回复的巨浪。

“宁言,他简直就是当代的赛珍珠!”

陆喘,那个网名“愤怒的猪猪”的家伙,跟帖速度比闪电还快。

“哼,用贫困美学去讨好西方评委,这套我可不买账!”

“楼上的,你是不是傻啊?”

“顾小白”的回怼如同一把锋利的剑,直击要害。

“《风吹麦浪》里的暴雨戏,那镜头调度,比《花样年华》还要讲究几分,你懂不懂电影啊?”

“香港制造”板块的“魏君子”也不甘示弱,贴出了一张对比图。

“大家来看看,宁言镜头下的江汉平原,和黑泽清的《蛇之道》构图简直如出一辙,这到底是借鉴还是抄袭?大家来评评理!”

最逗的是,有人竟然扒出了陈凯歌筹备《无极》的消息。

说投资高达两千万美金,还要请国际巨星加盟。

这消息一出,网友们纷纷表示震惊又期待。

宁言坐在电脑前,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

他想起上辈子《无极》上映后,被网友们调侃成“满屏幕的馒头和金盔甲”。

现在说出来,恐怕会被当成疯子吧。

天涯社区的“影视评论”版主“云飞扬”也是个夜猫子,连夜整理出了一份《2003中国电影生态报告》,将宁言获奖誉为“中国电影国际化元年”。

他还转载了戛纳评委的评语:“宁言的镜头,让我们看见,历史不是课本上的铅字,而是沾着泥星的汗滴。”

这评语,让宁言心里暖洋洋的。

跟帖区里,网友们分成了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愤怒的犀牛”愤愤不平地说:“外国评委就喜欢看我们穷!”

“胶片诗人”则反驳得慷慨激昂:“难道只有拍高楼大厦才叫争气?你懂不懂电影的灵魂啊!”

让宁言意想不到的是,有人竟然翻出了他去年拍的《孤独的女人》的剧照。

照片中,周讯被麻绳捆绑,蹲在土墙边,眼神里混合着恐惧与倔强。

配文更是引人遐想:“下一部金棕榈候选?”

而在刘艺菲的粉丝论坛“亦菲仙居”里,管理员“小叮当”发起了一个投票:“宁言是否配得上我们家菲?”

这帖子一出,粉丝们纷纷涌来,热议不断,仿佛要把论坛都掀翻了。

凌晨时分,宁言的出租屋里只亮着一盏台灯,灯光在窗帘上投出晃动的剪影,显得格外温馨。

电脑屏幕的蓝光映着西祠胡同的热帖,“左岸派”的长文就像一把钝刀,在“贫困叙事”“殖民美学”这些词汇间来回拉锯。

宁言看得津津有味,不时还摸出刘艺菲送的贝壳发卡把玩,壳面的锯齿硌着指腹,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幸福。

他想起在戛纳海滩上,刘艺菲摔了三跤才捡到的这个完整扇贝壳。

这份心意,比任何礼物都要珍贵。

键盘敲击声中,“顾小白”的回怼带着一股朝天椒的辛辣,让宁言想起了在北电读书时,陆川拍短片被骂“消费死亡”的场景。

他不禁哑然失笑,那种青涩的日子,转眼间已经离他太远。

真是让人怀念。

网页跳转至天涯社区,“云飞扬”的生态报告把《风吹麦浪》的暴雨戏帧截图放在了首页。

配文更是引人入胜:“当香港电影在枪火里打转时,宁言却让雨水冲进了历史的褶皱。”

宁言盯着截图中楚晓柔在水中伸展的手臂,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拍摄现场。

他记得,为了让效果更真实,他让演员在真水里泡了三个小时。

副导演陈默急得在岸边摔了对讲机:“万一出事,整个剧组都得陪葬!”

现在想来,还真是有些后怕。

最下方的回复区还在吵架,吵得热火朝天。

“愤怒的犀牛”贴出了《新闻联播》里的高楼大厦画面:“这才是中国!”

“胶片诗人”则甩出了戛纳场刊的扫描件,评委用红笔在“历史的身体性”段落画了三道横线,仿佛在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多么正确。

宁言看着这些评论,不禁想起了在戛纳酒会上,一位非洲导演拍着他的肩膀说:“我们都在用泥土对抗健忘。”

这句话,让宁言深感共鸣。

他明白,电影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载体。

手机在裤兜里震动了一声,是刘晓丽发来的彩信。

照片中,大理片场的刘艺菲穿着王语嫣的戏服蹲在帐篷前,手里举着个歪歪扭扭的花盆,盆里的薄荷蔫哒哒地贴着泥土。

附言:“她说苍山的风太硬,薄荷需要长江的水汽。”

宁言看着这条彩信,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愫。

他仿佛能看到刘艺菲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为了一盆薄荷而忧心忡忡的样子。

他摸着速写本里夹着的咖啡豆,铁盒上的天使湾图案已经被磨出了毛边。

他想起了在戛纳免税店时,刘艺菲把船锚摆件塞回玻璃柜的情景:“这个太亮了,还是你画的船好看,像浸过长江水的木头。”

他明白,刘艺菲喜欢的,不仅仅是他,更是他那份对电影的执着和热爱。

此刻,笔记本上的新分镜正在逐渐成形。

周迅饰演的被拐女大学生,在土墙根下种薄荷,用指甲在砖上刻下“逃”字的画面跃然纸上。

宁言看着这个分镜,心里充满了期待。

网页突然弹出新窗口,“亦菲仙居”的投票帖已经有2347条回复了。

“小叮当”置顶了刘艺菲在戛纳红毯的抓拍:她穿着淡蓝礼服,手腕上戴着宁言送的银链,链坠是枚迷你船锚。

热评第一是“菲常夏日”的留言:“他给她别贝壳发卡的样子,比段誉看王语嫣还温柔。”

宁言看着这条留言,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他好似又回到了那个戛纳的海滩上,和刘艺菲一起寻找贝壳的时光。

凌晨三点,宁言钻进出租屋的暗房。

红色安全灯下,《孤独的女人》的胶片正在显影。

周讯被铁链勒出淤青的手腕在相纸上逐渐清晰起来,背景里老钟的山核桃木雕“盼”字也显得愈发醒目。

这个“盼”字仿佛代表着无数被拐妇女的希望与期盼,让宁言心里沉甸甸的。

他忽然想起了老钟用被拐妇女编的绳结捆胶片盒的情景。

老钟像个绑匪一样滑稽地把胶片盒捆得结结实实,还开玩笑地说:“这些胶卷要是能说话,能喊出三千个妈妈。”

这句话让宁言心里既感到悲凉又充满力量。

他明白,自己拍这部电影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艺术,更是为了那些被拐的妇女们发声。

五点半的阳光悄悄爬上了速写本,宁言望着昨夜画的两幅素描:左边是刘艺菲在戛纳机场举着贝壳发卡的侧影,右边是周迅在土墙前的蜷坐姿态。

这两幅画仿佛是他心中的两个世界。

一个温柔如水、一个坚韧如铁。

它们相互交织、相互映衬,构成了宁言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世界。

两张画纸中间,夹着陈凯鸽《无极》的筹备新闻。

“东方奇幻巨制、投资两千万美金”的标题下是张东健穿着金色盔甲的定妆照。

宁言看着这张照片,心里在想《无极》这部电影是否会像上辈子那样遭遇滑铁卢。

就在这时,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是大理片场的号码打来的电话。

刘艺菲的声音带着苍山的晨雾飘进了宁言的耳朵里:“妈妈说你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我了呢,眼睛都亮了。”

这句话让宁言心里一阵悸动。

他有一瞬间,仿佛能看到刘艺菲在那片遥远的土地上,带着甜美的笑容向他诉说着思念之情。

远处传来刘晓丽的呼唤声,刘艺菲仓促地挂了电话,忙音里混着片场的马嘶声。

他摸着速写本上被阳光晒暖的纸面,不由想起了陈默说的那句话:“在资本里种玫瑰。”

此刻,他的玫瑰一朵开在地中海的沙滩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另一朵则在苍山的晨雾里,带着薄荷的清凉,悄悄地舒展着叶片。

电脑屏幕上,西祠胡同的热帖还在不断更新着。

“魏君子”的对比图被顶上了首页,黑泽清的《蛇之道》与《风吹麦浪》的麦田镜头并列在一起。

宁言轻笑一声,打开邮箱给威尼斯电影节组委会发去了一封邮件。

附件里是江汉平原麦浪与日本北海道麦浪的生长周期对比表。

他始终相信,每片麦田的起伏都应该由土地自己来决定方向。

BJ风尚传媒顶楼会议室。

落地窗外的柳絮在国贸大厦群间漂浮,像极了《风吹麦浪》里被战火惊起的蒲公英。

宁言扯松领带,盯着投影仪上跳动的财务报表,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银铃铛镇纸。

那是用戛纳获奖奖金定制的,底座刻着“每粒稻穗都算数”。

“国内票房分账1.27亿,”财务总监刘梦茹推了推金丝眼镜,没错,公司人员增加,她也升职了。

激光笔在“中影35%”“上影35%”“风尚30%”的条目上停留,“扣除宣发成本4200万,咱们的净利润是38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