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戏仿文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第一节 戏仿理论的起源与流变

“戏仿”的英文是“parody”,源自古希腊词“parodia”,又可译为滑稽模仿、戏拟、讽刺诗文、戏谑性仿作等,目前中文里稳定且通行的译法是戏仿。戏仿作为一个历史性概念,其内涵和外延经过漫长的发展变化,已经不能被最初的“滑稽模仿”所限定。在历史上,亚里士多德(也译为亚里斯多德)、什克洛夫斯基、巴赫金、马丁等人在对戏仿进行解释和分析时,不免带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印记和部分个体特征,戏仿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概念释义具有“家族相似”的特点。要想给予戏仿一个边界清晰、内涵确定的定义是有一定难度的,应在戏仿的产生关系以及历史发展中把握其个体特征、核心要义,采取要素分析的综合归纳法,在不同的历史性语境中体悟和把握戏仿含义的“变”与“不变”,这无疑是论述的必要前提。我们将具体通过对戏仿发展演变中的“原点”“转折点”和“关键点”的梳理和综合,达到对其概念、理论及实践总体发展脉络的大体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