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生活的舞蹈最美
湖南长沙
除夕之夜,新年的钟声刚刚响起,我的手机铃声提示不断,铺天盖地般的电话、短信、QQ和微信祝福纷至沓来。在诸多的祝福语中,有一条发自“木木”的微信吸引了我:“邓老师,您还记得麻布岗中学舞蹈队曾给您写过信的木木吗?在新年来临之际……”就是这样一条微信,把我的思绪从跨年的喜庆氛围中带回到那年初为人师、下乡支教的难忘时光。
4年前,我们几名师范大学毕业班的新老师,来到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麻布岗中学进行为期半年的支教。从广州出发要辗转几趟车,历经六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麻布岗镇。晨曦穿过薄雾,在校园的树林间投下光柱,花丛中彩蝶重重叠叠,微风轻拂着花儿,如孩子们绽放的笑脸。当生活回归到质朴,远离喧嚣与浮躁,静下心来专注教学是一种难得的体会。支教期间,我发挥自身舞蹈专业优势,为学校组建了一支舞蹈队,编排出适合学生的舞蹈作品。尽管没有专门的舞蹈室,学校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间空教室和一台多功能录音机。由于报名参加舞蹈队的人数较多,一间教室很难容纳,为了让更多学生有学习机会,舞蹈队的第一次训练就在以蓝天为幕、以操场为台、以云朵为饰的“大舞台”中展开了。第一次课结束后,我收到了塞进我宿舍门缝的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邓老师,您好!我是舞蹈队里的一名初二学生,起初我鼓起勇气报了名,外形条件一般的我,没想到就真的获得了和您学舞的机会。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正规舞蹈课,我喜欢您那样挺拔的身姿和优雅的气质,也希望自己能够跳出美丽的舞姿……您的学生:木木。”
从木木同学的文字中我能感受到学生初尝舞蹈的激动之情。我掂着这封薄薄的信,思忖着信的内容,仿佛自己背负着的是众多喜爱舞蹈的孩子们的共同期待。据了解,舞蹈队里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曾在兼任音乐课的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有过舞蹈学习经历。当我邀请她们出来表演时,她们十分羞涩,拘谨的动作之下明显透着内心的不自信。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思考如何让这些没有什么基础的孩子们自信地跳好人生中的第一支舞。
支教活动按部就班地开展着,我们和学生相处融洽。住同一栋宿舍楼,在同一个饭堂用餐,每天清晨的互道早安,课间走廊的交谈,饭后的操场散步……和学生们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让支教生活和睦而温暖。唯一觉得不便的是,我们日常的生活饮用水需要去几公里外的井里挑回来。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位支教老师相伴去井边取一周的生活饮用水,长期生活在便捷的城市让我变得有些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挑水的路似乎因为肩膀上沉甸甸的重量而变得格外漫长,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伴着连连的喘息落下,我感到挑水着实要比上舞蹈课费力得多。正想歇息片刻时,在我身后传来清亮的声音:“邓老师好!”我驻足回头,只见一位手拿竹编斗笠的小姑娘雀跃地朝我走来,我马上认出是初一的舞蹈队员。小姑娘来到我身边,忽闪着懂事的双眼对我说:“老师,您上课很辛苦,这些让我来吧。”我故作轻松地想要委婉拒绝,只见小姑娘将斗笠往头上一戴,一把夺过我手上的扁担,挑水上了肩,大步朝学校方向走去。我惊讶地瞪大眼睛,内心惊叹着一个初一孩子的小肩膀竟如此有力,内心既惭愧又感动。扁担发出“吱呦”“吱呦”的节奏与韵律,斗笠少女微微起伏的背影在夕阳下显得特别有律动感和画面感。我忽然眼前一亮,这不就是目前最适合学生们去塑造和表现的舞蹈形象吗?
于是,趁着赶集日我和学生一起去集市上找到了当地特有的尖顶竹编斗笠,并将其彩绘加工,变成了舞蹈道具;而手拉手和孩子们一起去爬山的场景,则成了舞蹈中以纵线、横线穿插为主的队形调度的灵感来源。一次课上,我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动作夸张化或加以修饰变成适合舞台表演的舞蹈动作。学生们举出生活中有特点的动作素材,教师来加以发展变化,一个活跃的初二学生积极响应。这位学生每周上学路上要走一小时,途经一座小山,下山路上石子多容易滑倒,因而她每次都是侧身横着往下走。她说着说着就开始夸张地表现平时侧身下山的步伐,更令我惊喜的是她还加入了踢小石子的嬉戏玩闹动作,接着是不小心踩到小石头,脚下一滑,“咣当”一声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她那夸张的动作表演配合夸张的面部表情,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我马上表扬了这位同学对生活细致的捕捉,更对她夸张到位的表演加以了肯定,学生中也响起了掌声。在这位同学的带动下,其他学生也开始跃跃欲试,我见证了学生们从最初的羞涩、迟疑到现在的大胆参与,内心成就感顿生。接着,我顺势告诉大家“舞蹈取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道理,并进一步启发他们思考如何将生活化的动作变成更具视觉观赏性的舞蹈动作。为了解答大家眼中的疑惑,我模仿了两遍刚才那位学生做的“侧身下山步”,便开始了生活动作到舞台动作的“魔术”变幻:双手扶于斗笠边,侧身步加上膝步的起伏,上身挑胸腰微微后仰,配合着一慢两快、两慢四快的速度反复着,更具观赏性和动律感的基本步法就这么“变”出来了。学生们惊喜地看着我,饶有兴趣地重复着我们共同创作的舞蹈动作。“1 2 3 4 5 6 7 8,2 2 3 4 5 6 7 8……”悦动的节拍伴随起伏的步伐,学生们脸上洋溢着喜悦与自信……
学期末,舞蹈队向全校师生展示了一个以斗笠为舞蹈道具、由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群舞作品。基础薄弱的孩子们,或许舞蹈动作还有些单一,舞姿仍显拙朴,但源自生活的舞蹈最美,而且我知道这背后更重要的是她们收获了舞蹈表演的快乐和内心的自我肯定。这份艺术的快乐享受和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是推动孩子们生命绽放的内在力量,舞蹈教育的本质价值正是体现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