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袖珍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必须治标和治本并重

决策之后,应该做出具体可行的行动计划,才不至流于空想。但是,实际的运作则是计划先于决策。因为不先经由计划,而随意做出决策,常常徒劳无功,甚至造成意料之外的困危。特别是现代主管,应该提高警觉:光凭经验、直觉和判断力,实在不足以应付日益复杂的局面。不可以仿效历史上的皇帝,只要朕意已决,大家无论如何,都要把它付诸实施。今日的主管,必须慎防决策之后,面临难以执行的困境。到时候再来“朝令夕改”,不如先行做好计划,有把握时才做成决策。一旦决定,再做成细部计划,以求言出必行。

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而计划则是管理的起点,可见修己的具体表现,即为首先做好计划。《大学》在修身的项目下,标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一段话,和计划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不幸秦汉之后,大家不明其中的道理,做出很多有偏差的解释。

先从格物说起,格物是《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也是实践大学之道的起点,当然十分重要。格的意思是深入,物泛指事物。格物就是穷究事物的道理,把事物的道理彻底研究清楚。但是研究的方法,必须依据《中庸》所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然而广博的学习、详细的求教、慎重的思考、明白的辨别以及切实的力行,实际上并不能使我们达到“一旦豁然贯通,就什么都知道”的地步,决策者仍然应该秉持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抱着“人具有是非之心,却未必具备辨别是非的知识”的心情,多请教各种专家,然后做明确的判断。

格物而后致知,穷研事物的道理之后,才能获得广泛的知识,而且有更为透彻的了解,称为致知。以孔子的好学,也需要终身学习,按照“十有五岁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进度,循序渐进。一般人更应该不断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警惕,抱持“喜好古代明哲留下来的知识而勉力学习”的心态,不但启发自己的智慧,而且充实自己的知识。以上这一段话,在今日重视知识经济的时代,显得尤其重要,值得大家深思笃行。

格物致知的功夫做得好,对于是非、善恶有更为明确的判断力,知道其合理性所在,才能择善固执,而且很有信心,称为诚意。诚意的意思,是自心所发的意念真诚不妄,一切顺乎自然,不致自欺欺人。

决策者的意念真诚不妄,心自然就能够端正。正心的重点,在一个“正”字。《大学》指出:有所愤怒、有所恐惧、有所好乐、有所忧患的时候,心就不得其正。一旦决策者的内心,过分愤怒、恐惧、贪图,或者愁虑,就会造成心不在焉的现象,因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做出来的计划,当然十分偏差而不可行。愤怒、恐惧、贪图、愁虑都是常见的情绪,必须适当加以节制,使其发而中节,才能正心。所以说修身在于端正自己的心,唯有心正,才能进一步把自己修治好。

《大学》所揭示的格致诚正,塑造出计划的三大特性。

第一,要具有“整体观念”。计划时必须重视整体的综合利益,而不偏重在个别利益。举凡直接相关的个体环境,包括顾客、市场、同业、异业,以及间接影响的总体环境,包含社会、政府、经济、技术等因素,都应该充分加以掌握。也就是站在“安股东、安顾客、安员工、安社会”的整体立场来订立整体目标,再依据这个整体目标来订立各部门的部门目标。今日主管,不但要分析、评估政府的政策,还应该研究社会和价值观的趋势。

第二,要具有“创造情势”的期待。格致诚正做得好,不但有能力掌握整体,而且能够突破市场导向的障碍,不再盲目承认市场的主宰力量,却有能力决定未来的目标,再反过来教育顾客,创造市场。这种创造情势的前瞻性尝试,必须诚意、正心,把格物、致知的效果,充分发扬光大,以造福人群。市场导向并没有错,但是潜在的市场,仍有待坚定的信心来加以开发。只要秉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原则,分别从动机、方法和难度的不同层次来探讨顾客的需求,自然能够创造出有利的情势。

第三,要具有“不自欺欺人”的素养。既然正心,心所发出的构思,就既不欺人,也不会自欺。我们把欺骗这一种行为,做一番彻底的研究,不难发现欺人之先,都有自欺的倾向。譬如百货公司的周年庆,推出折扣方案。这时候先做好计划,暗中将名贵物品暂时移开,不列入折扣的范围。拟订这种计划的时候,在欺骗顾客之先,就已经欺骗自己,认为这种欺骗顾客的计划是行得通的,不至于引起顾客的反感,也不会伤害公司的信誉,更不致遭到上司的质疑:为什么存心不良,要为公司拟订如此这般自欺欺人的计划?

当今人类的致命罪恶,一为人口过剩,二为生产过剩,三为消费过剩。这三种导致人类毁灭的罪恶,事实都来自不善的计划,也就是没有做好“格、致、诚、正”的功夫,便草率做出计划的结果。其中人口过剩的祸害,已经引起大家的重视;可惜仍然未能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找出合理的平衡点。而生产过剩和消费过剩,仍然受到鼓励,误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坦途。殊不知所衍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势必拖垮我们的经济成果。

妥善的计划,必须治标和治本兼顾并重。要做出这样的计划,唯有平日多研究相关事务的道理,使自己对相关事理十分透彻,诚心诚意地坚持自己所确认的信念,以公正、专一的心思,从事计划的拟订,才能以理想为本,视实际情况为标,双方面并重,而无所偏差。

计划缺乏理想性,不能预测未来的动向,往往偏离根本。计划不具有可行性,不能掌握现实的需要,必然无法治标,对眼前种种变数,难以因应。格致诚正,一路走过来,既有理想性,又能兼顾现实性,标本并重,当然是妥善的计划。《大学》把格致诚正延伸到修齐治平,可见目标长远,而立足浅近,成为管理的一贯大道。只要把格致诚正当作知识来探讨,必能抓住计划的根本精神。